动物营养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刊号:1006-267X
国内刊号:11-5461/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8558 人次
 
    本刊论文
新形势下《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摘要】  《医学实验动物学》现已成为各大医学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加强并完善该门课程的教学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操作能力较低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达到提高实验动物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医学实验动物学  教学改革

  实验动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中研究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应用几乎涉及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1]。《实验动物学》已是各大高等医学院校及生物科学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加强并完善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体系对促进相关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适应生物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对《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进行不断改革,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操作技能,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作者根据近年来的一些教学经验和体会,针对当前实验动物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展开一些思考和探讨。

  1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效果差

  实验动物学是随着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新兴交叉学科,而医学、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实验动物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实验动物学不断发展和提高[2]。实验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致使理论课讲解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大多教员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导致许多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缺乏兴趣。而在实验课上,部分学生不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环节不注意操作练习,造成动物实验技能较差,特别在实验中忽视了实验动物的伦理和福利,对实验动物进行伤害性的操作,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成为该门课程教学的重点。

  1.2 《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普及程度不够

  多数高等院校只是在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中开设了《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只注重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等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忽略了其在一些基础行业的应用[3]。并且这种不分阶段性地把有关实验动物学的一切知识,集中在一个学期内讲解、传授予学生,使他们领悟并掌握如此大量的基础理论和科研应用知识有一定难度。因此,建议在部分相关专业,如药学、临床检验、食品卫生、生物技术和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的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基础理论课程,从而较大程度的普及实验动物学的基础知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有了本科阶段对《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初步接触,到硕士研究生阶段再深入学习《医学实验动物学》的科研应用知识则会将前期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1.3 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以操作技术为主的学科,其实验教学应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考核则是衡量学生掌握技能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对教师来说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4]。目前,我们的教学考核只是采取单一的笔试方式,针对实验教学则没有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这将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对实验课的不重视,以致于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敷衍了事,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有效地督促学生认真上实验课,体验难得的科研实验经历。因此,传统的实验动物学考核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讨

  2.1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授课对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优化授课内容。

  对于硕士研究生,应将课程重点放在与动物实验关系密切的各章节,着重讲述动物实验的操作技术、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动物模型复制技术以及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因素等内容,能使学生利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开展动物实验的能力。而对于本科生而言,则主要介绍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实验动物环境卫生学、实验动物营养学和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等重点内容。

  其次,要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目前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主导技术,克隆、转基因、基因敲除、胚胎干细胞的定向诱导与分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均与实验动物学有密切联系[5],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既是实验动物学内容的扩充和延伸,又促使实验动物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而原有的教材已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要。因此,需要授课教师适时将该学科的新信息、新技术以及新动向融入授课内容,让学生掌握实验动物学发展的前沿知识,从而系统、全面地了解实验动物学。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实验动物环境控制这一章节,设计通风净化系统、消毒隔离系统、屏障系统中的人流、物流、动物流等,在课堂上讲解既抽象又枯燥,如能让学生边参观边学习,将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另外,针对硕士研究生应该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在学生掌握动物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术之后,应增加设计性动物实验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在每次实验教学结束后应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讨论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在实验动物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贯穿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思想,这样才能符合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国际化需求[6]。

  2.2 改革考核模式,完善评价体系

  实验动物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因此建议改革单纯依据笔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办法,应制定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即平时考核、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加实验报告考核的综合性考核制度。尤其应该增加操作技能考核,其考核内容应主要包括操作是否正确和熟练,是否敢于操作,遇到仪器设备故障时是否善于判断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实验结果的满意程度,完成实验的时间等。实验报告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结论部分。实验报告是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分析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只有采用这种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才能真实全面的反应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治学态度、授课艺术、实践经验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授课教员要做到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的“高标准、严要求”,示范教学要规范、准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或共同探讨,给学生留下认真、严谨的良好印象。

  4  结语

  实验动物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并对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7],所以新形势下对《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由于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各位教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探索出更新的教学方法,推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相信只要能够按照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新颖化、考核体系全面化的方向去努力,《医学实验动物学》课程改革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陈丽,汪四应,黄德武。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9):105-106.

  [2]刘志学,江鹏亮,汤球等。《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6:31-33.

  [3]李超英,元新华。试论药学和医学专业《实验动物学》的教学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121-122.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动物营养学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动物营养学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